首页 健康宣教 详细

无声的杀手——骨质疏松您知道多少?

发布时间:2024.12.31 来源部门:健康管理中心
作者: 袁丽
字号:

1. 什么骨质疏松

骨质疏松,是一种以骨量低下、骨微结构破坏、骨脆性增加、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骨病。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,骨皮质变薄,松质骨及骨小梁数目和大小减少,骨髓腔增宽,骨骼载荷能力减弱。该病常被称为“无声的杀手”,因为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,但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会出现疼痛、脊柱变形和骨折等症状。

 

 

2.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

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、女性绝经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疾病及药物影响等。

年龄因素:随着年龄的增长,性激素减少,骨更新速度减慢,骨量逐渐流失。

性别因素: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,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,导致骨量下降加快。

生活方式:体力活动少、阳光照射不足、吸烟、过量饮酒、钙和维生素D缺乏、营养失衡等。

疾病影响:糖尿病、甲亢、风湿免疫性疾病、胃肠道疾病、慢性肝肾疾病等。

药物影响: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、质子泵抑制剂、抗癫痫药物等。

 

 3. 骨质疏松的症状

骨质疏松症的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随着病程进展,可出现疼痛、脊柱变形和骨折等症状。

 

疼痛: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,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。

脊柱变形: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,因椎体压缩性骨折,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。

骨折:日常生活中轻微外力甚至弯腰拾物、咳嗽都可能导致骨折,最常见的部位包括锥体、髋部、骨盆、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。

 

4. 骨质疏松的危害

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疼痛、活动受限,还可能引起严重的驼背畸形,甚至增加骨折风险。骨折后愈合缓慢,恢复效果不理想,可能导致肢体残疾。此外,骨折后长期卧床还易引发肺部感染、泌尿系统感染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。

 

5.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

骨质疏松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,包括改善生活方式、饮食调整、运动锻炼、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。

药物治疗: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增加骨密度,改善骨质量,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。

非药物治疗: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、康复理疗、微创手术等。

生活习惯改善:应戒烟限酒,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,晒太阳,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,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节内分泌功能。

营养与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。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、豆制品、虾皮、海带等。

科学锻炼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运动,可以刺激骨骼,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,有助于增加骨密度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瑜伽等,可以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,减少跌倒的风险。同时,运动还能调节内分泌系统,促进激素的平衡,对维持骨骼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。

 

 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