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理科放大招 高危型HPV RNA E6E7检测新技术为宫颈癌筛查“开天眼”
在女性健康保卫战中,病理科近日亮出新型“秘密武器”—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RNA E6E7检测技术。这一技术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防治提供了更为精准有效的手段,将大幅提升医院在宫颈癌筛查方面的能力,为广大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,却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癌症,关键就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。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,其中高危型HPV如HPV16、18等14种,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“一级致癌物”。
传统的HPV检测及DNA检测技术虽能发现病毒感染,但无法判断病毒是否处于活跃致癌状态。而此次病理科开展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RNA E6E7检测技术犹如“病毒犯罪预警仪”,精准度极高。高危型HPV的E6和E7基因是致癌的关键因素,E6基因会破坏人体“抗癌卫士”p53蛋白,E7基因则会解除细胞增殖的“刹车系统”,导致细胞无限分裂。当这两个基因长期活跃,就可能引发细胞癌变。该检测技术能够直接检测E6/E7基因的活跃情况,准确判断病毒是否正在释放致癌信号。
这一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筛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。在精准筛查方面,若宫颈细胞学检查(TCT)显示“ASC-US”(意义不明的异常),联合HPV RNA E6E7检测,阴性者1年后复查即可安心,阳性者则需进一步做阴道镜排查,避免检查走弯路。在揪出“潜伏杀手”方面,HPV阳性但E6/E7阴性,可能是一过性感染,6-12个月复查;HPV阳性且E6/E7阳性,则提示持续感染,需缩短随访间隔,尽早发现持续感染的风险。对于宫颈病变手术后的患者,该检测技术更是治疗效果的“晴雨表”,E6/E7转阴说明治疗有效,复发风险低;持续阳性则需加强监测,防止病变“死灰复燃”。
2023年《中国宫颈癌筛查指南》特别推荐,30岁以上女性可将HPV初筛与E6/E7检测结合,其准确度可提升40%,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。我院病理科开展的这一技术,完全符合指南推荐,将为女性宫颈癌筛查带来更科学、更精准的服务。
病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,科室将不断优化检测流程,提高检测效率,同时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合作,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精准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的解读,共同为女性健康筑起坚固防线。在此也提醒广大女性,接种疫苗不等于无需筛查,25岁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,科学应对HPV感染,做到不恐慌、不轻视,切实维护自身健康。